> > 湖北>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人才招聘公告

2023-08-01 13:52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liuxuehr

一、学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由原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建,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建校初期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2018年,学院获批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

一、机构设置

学院机构设置完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直属的独立建制二级机构。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教学科研工作办公室,7个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和1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学院拥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区域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平台: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党建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3个院级科研平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中心、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所、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研究中心等7个学术研究机构。

二、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职教师63人,双肩挑和课属思政课教师13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1人。专职教师中,教授及研究员15人(含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7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12人次,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湖北省中青年法学家1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7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荆楚好老师”1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

三、学科建设

学院学科建设齐全。2006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单位。2011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6个二级学科。

目前学院已形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党建与社会治理”“科学历史观教育”“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研究”“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获得C+等级,排名位居全国前41%,湖北省排名第7(并列)。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2,在学校排名第2(并列)。在2020年软科排名中,本学科排名全国第105位,位居前30%,省内高校第6位,省属高校第2位。

四、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学院推动实施科研工作“四个一百”工程,积极践行“八项举措”。获得18项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完成科研进账6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多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3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

学院近年来共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五、教育教学

学院教学业绩显著。学院目前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学院开设的“加油中国”公选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清单(2020—2022年)。获得省级教研项目10余项,相关教学成果近年来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特等奖1项。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十个一”标准, 一体推进“五位一体”教学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协调统一。以“新老联动传帮带机制”为依托,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促使教师向专业化、专门化、全能型转变;学院推行的思政课“大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曾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来我校调研学习。

六、人才培养

学院育人特色鲜明。学院不设本科专业,侧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积极探索入校前兴趣引导、在校间教育管理、毕业后跟踪培养三段式育人模式,创建了“求是”论坛、“博闻”读书会、“三精工程”等学术活动平台,打造了“红心向党”学生工作品牌;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校外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年来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为党政机关、高校、国有企业,或读博深造。

七、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的工作任务,积极与鄂州市鄂城区鼓楼街道“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示范点亮点工程,明确了“做出成绩、干出特色、铸成品牌”的工作目标,构建了“马院+”、“实践基地+”、“理论宣讲+”的“3+”工作模式,形成了“读懂背景、读懂要求、读懂对象、读懂方法、读懂评价”的“五个读懂”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学习“党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法律、科普类宣讲80余场。学院主动创新宣讲模式,积极参与电视节目宣讲,逐渐形成示范宣讲、分众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菜单式宣讲、互动式宣讲、沉浸式宣讲等方式,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1年10月成功承办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五送”惠民活动启动仪式,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高度肯定。我校对口支持的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示范点连续两年蝉联优秀“示范点”,形成了6项咨政报告;1名教师荣获2022年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学院成功举办“社区思政导师”活动启动仪式,成为全省实践基地的样板和标杆。

二、招聘专业

博士学位所属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中国史、社会学(社会工作)。

三、招聘人数

3人。

四、招聘条件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中共党员,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

2.湖北教育厅人才计划学子人才;

3.海内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工作经历且业绩突出者;

4.与本类人才水平相当者。

五、引进人才待遇及其他

1.薪酬:完成协议任务,年薪不低于30万元;

2.实验室建设经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资助20万元;

3.科研启动经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资助5万元;

4.安家补贴:60万元;

5.租房补贴:2500元/月,连续支付2年;

6.其他:配偶具有硕士学位(历)者,学校给予安排工作。

详见《武汉工程大学教师岗位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https://rsc.wit.edu.cn/info/1124/1487.htm。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曹老师 电话:027-81624877 邮箱:1041415975@qq.com。

张老师 电话:027-87992201 邮箱:2943244183@qq.com。

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 ”

原文出处:

https://mks.wit.edu.cn/info/1011/6626.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