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学校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教育部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中冶、中钢等六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后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几经更名、几度搬迁,钢铁情缘一脉相承、崇实理念一以贯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优势。
学校校园总面积1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4万平方米,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80人,其中专任教师1712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0%,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为59.29%。学校拥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创新人才3人、“长江学者”1人、“****配套引智工程”项目2项,湖北省“百人计划”9人,“楚天学者”60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3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6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9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63人。学校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图书馆馆藏文献300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6亿元;建有32个研究所、1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6位、第7位。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8个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覆盖学校72个二级学科)。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优势突出,特别是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行业具有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7项;学校连续八年获得16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位列2014中国大学科技奖励排行榜第67位。
学校重视立足行业显优势,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武钢、攀钢、重钢、涟钢等20余家大型企业和湖北省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牵头组建了面向区域发展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并成立了“武钢-武科大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武钢奖学金”、“涟钢奖学金”、“首安奖学金”、“濮耐奖学金”等15项社会奖学金。学校还成立了董事会,第一届董事会有33家企业,第二届董事会由51家董事单位组成,董事单位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机械制造、医疗、建设、金融、科研设计、教育等12个行业,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推进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加强素质教育,倡导知行并重,注重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了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0本,获批建设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15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学生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国际炼钢挑战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奖励;“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荣获10次世界冠军、13次全国冠军,艺术学院学生先后两次获得“红点”设计大奖;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级队员。
百余年来,武汉科技大学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13万余人,他们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尤其是钢铁冶金行业的骨干和栋梁。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Ngee Ann Polytechnic)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学校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邀请一大批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百余年的风雨与磨砺,百余年的成就与辉煌,武汉科技大学始终与祖国的荣辱盛衰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走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立足冶金显优势,服务地方求发展,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更新时间:2015年4月8日)
招聘计划
该校暂无最新招聘计划发布,登陆 频道关注其它 计划(//www.baticalc.com/gaoxiao)。您可以将简历发送至(liuxuehr@126.com)邮箱,我们会帮您联系该校人事部门。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湖北师范大学2024年第二批专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5名公告
2024-08-27武汉东湖学院2024年招聘专任教师公告
2024-08-20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24年招聘教师启事
2024-08-02武汉大学新型电力系统与国际标准研究院2024诚聘海内外英才启事
2024-07-30武汉轻工大学2024年第二批专项公开招聘专任教师公告
2024-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人才招聘启事
2024-07-29湖北科技学院2024年第二批专项公开招聘19名工作人员公告
2024-07-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能源学院2024-2025年度海内外人才招聘公告
2024-07-2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2025年度人才招聘公告
2024-07-26武汉科技大学2024年第三批专项公开招聘专任教师公告
2024-07-15
海归QQ群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
|||
---|---|---|---|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 |